想念巴黎

为什么说想念,过去的五年里,每当有假期,时常会记起塞纳河边午后的阳光,那里让人体会到真正的宁静和休息。
人总说组团旅游这种走马观花的事情,总没有什么可回忆的。但是如果真的用心体会过一遍,还是会有一些细节和感受无法忘记。跟着母亲两个人去的,母亲爱照相,给她拍了很多,后来的一年又把相片做成了视频送给她作礼物。也许她是对的,没有照片,我们轻易就忘记了很多,像珠子没有了穿线,就很容易丢个精光。人不能生活在回忆里,但是重要的记忆总在某个相似的时间情景里跳出来,提醒你经历过什么。
车子是从郊外田野开进城区的,看到有关巴黎的第一件东西,不是金发碧眼,不是葡萄庄园,而是整齐的堆叠在田野里的草垛…中国的草垛是随意堆成的山包;这里都是机械完成,草料被卷成整齐一盘,立在田地里,均匀的散落着。这样搬运的时候既方便又不会散落浪费。刚看到这一幕,不禁让人有些惊奇,盘成卷的草垛?太夸张了吧…中国人从来不计较这些细枝末节。也许欧洲人有点典雅的过了头。或者说思维方式和做事的习惯,我们真的差很多。
巴黎城区,果真像电影里的一样,充满各种浪漫氛围。法国人的浪漫情怀可能在景观上没有特别的体现,主要是在文学哲学音乐艺术政治思想里有鲜明的表现。很多杰出的人在这里达到人生中的鼎盛辉煌,很多近乎幻想的政治运动也在这里拥有一刻的真实。如果没有这些,巴黎和欧洲其他的城市就没有本质的区别。走在巴黎,感觉人的思维和想象是飞翔的,心情变得特别轻快。塞纳河边,停留了很久,游艇上有密密麻麻的游客;通往铁塔的花岗岩石桥,装饰的华丽繁复,从来没觉得白色,铜绿色和耀眼的金色这么和谐;铁塔上俯瞰巴黎城,是最容易让人有感触的地点,当时又正赶上雨过天晴,一道阳光穿过云层的缝隙,像一条金色的天国之水倾泻下来,好像一切都有了些神秘圣洁的意味。记得雨果的约翰克里斯多夫里写到,约翰从压抑的德国音乐届,刚刚逃离到法国时,他的心情,如潮流澎湃似的涌动不平。读那本书又是一次回忆巴黎的契机。法德是有趣的一对,像一个硬币的两个面,你正我反争斗不休。这本书里对两个国家的比较,是很精辟的。
笔记本里还夹着法国梧桐的叶子,已经像羊皮纸一样泛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