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了几段话,轻易的击中了内心。
“曾几何时,劳动被认为是社会成员获取更加完满人格,通向精神解放的手段,现如今只是在异化压力下的无意识行为。” “事业成功与无节制消费一样,都不能使我们获取预期中的自我价值满足,而只能当作一种酷刑间歇的缓冲,宛如一个孤独的船难漂流者试图饮用海水解渴一样。”—西方文化的终结
“没有目的,没有地位,没有世界大战,没有经济大萧条。我们大战的是我们的心灵,我们大萧条的只是我们的生活,我们从小看电视,相信有一天会成为百万富翁、影星或者摇滚巨星。但是……我们不会。”—-搏击俱乐部
“我们怀念的旧时的道德规范与田园牧歌式的情调,然而我们不仅缺乏勇气和必要手段去恢复他们,也无法继续认真对待它们。尊严、自由的意义和作为其基石的社会环境与意识形态,仿佛今日在电子游戏和社交网络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对待幼稚童话般的态度。”—-新资本主义的文化
每一条看起来都让人对现状感到沮丧。除了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尝试拥有一点生活,大概就是所有在大都会里生存的人所能够拥有的一点自我调侃吧。比起螳臂挡车的惨烈,至少认识到自我的需要而想办法平衡重心,还是切实可行的智慧。人真的有太多种生活方式,但重要的是它们最终都帮助你实现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至少而立之年不需要在生活的温饱线上挣扎个没完没了。当独立已经不再是光荣而艰巨,而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仍愿意为它尝试各种努力,因为我们还想自己选择生活。
说深了就是寻找自我价值,只是现在这个词能够衍生出的更多是恐慌。人能够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独特性,才能真正建立起自尊。而现今,普通人只是这个社会的一个螺丝,并且,我们已经不属于那个陶醉于集体主义的年代,螺丝似乎意味着平庸和无意义,无法满足一个经受启蒙充满自我追求的心灵。激烈的不公平竞争、日益固化的社会阶层,人人都希望不劳而获,似乎这种现实已经摧毁了人们生活的自信,对这个社会深度的不信任已经把人逼迫的干枯掉。这样的现实也许无法给人们足够的空间发展自我,但是抱怨现实于实现自我价值又能有什么裨益,人面对这样一团混乱的群体意志总是显得懦弱无力。不如好好准备在这个社会上摸爬滚打一番,体验什么叫做蛮荒地,反正你总不是一个人在挣扎。然后在成堆的砂石里挑几颗无人问津的彩石,在漫山的杂草中摘几朵无人来嗅的野花,当作你的自我价值。希望我们还能在高压和阴霾的日子里,保持一点无忧的天真,也算作对这个社会反以一丝无情的嘲弄。